最近欧盟的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他们一边喊着“市场开放”“公平竞争”的口号,一边偷偷摸摸起草新规,要求中国企业想进欧洲市场就得先“交出核心技术”——尤其是新能源电池和其他清洁技术。简单来说就是:“钱可以赚,但技术得留下!”
他们是不是觉得,靠着二十一世纪的“通行证”,还能玩明白十九世纪的殖民游戏吧?
外媒报道截图
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(Lars Rasmussen):“如果邀请中国投资欧洲,就也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技术转让为前提”
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
这具体是啥情况啊?
这事儿最早是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捅出来的。欧盟官员私下放风,说要在12月那笔10亿欧元的电池开发补贴招标里试点新规:中国企业必须和欧洲公司分享技术知识、在当地建厂,甚至强制组建合资公司,否则别想拿补贴。后续还可能扩大到氢能、光伏等其他绿色产业。
更好笑的是欧盟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“正义”:我们要的是“真正的投资”,要创造就业,要技术溢出。翻译成人话就是:钱,我们要赚;技术,我们也要。
可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?这好比你去朋友家做客,他不仅要求你自带饭菜,还要求你把独家菜谱留下,否则就不让你进门。这不是闹呢嘛!
欧盟被指要求中国企业必须转让技术
欧盟为啥这么急眼?
原因简单得可笑——中国新能源技术碾压他们了。2024年,中国成了欧盟高科技产品最大供应国,30%的进口来自中国,光电池和电子电信产品就占了大头。欧洲车企看着比亚迪、宁德时代在欧洲建厂,自己却连像样的电池产能都搞不定,急得就想直接掀桌耍赖。
更讽刺的是,欧盟嘴上说“技术转让要自愿”,行动却完全是另一套。就像去年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,冻结资产、撤换中国CEO,还美其名曰“防止技术外流”。有这样的前科在,谁还敢信欧盟的”契约精神“?
中国外交部回应得也干脆利落,用了“三个反对”硬刚回去:反对强制技术转让、反对干预企业经营、反对保护主义。倒是欧盟自己,一边违规搞补贴(比如那10亿欧元的电池招标),一边逼别人“技术换市场”,世贸组织规则都快被他们撕了。
图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
不过,欧盟内部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,甚至他们自己内部都在互相打架。
比如德国车企大众、宝马死活反对对华加关税,因为供应链根本离不开中国;匈牙利、希腊这些国家更是拼命吸引中资建厂。所以如果欧盟委员会硬要强推政策,结果很可能是逼中国反手一击——比如限制稀土出口(中国占全球90%的精炼产能)或者收紧技术目录,到时候欧洲的电动车转型怕是要直接熄火。
中国-匈牙利合作
匈牙利过中国年
说到底,欧盟这套“技术保护主义”纯粹是战略焦虑下的昏招。
欧盟这番“狠话”,看似强硬,实则暴露的是其内心的虚弱和战略上的短视,既违背市场规则,又暴露了自身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尴尬。它以为能靠市场准入作为筹码,换来中国安身立命的技术优势。但它可能低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,也高估了自己市场的不可替代性。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加快全球化布局,投向中东、东南亚等更友好的市场。
到时候,被延缓的绿色转型进程、高昂的能源成本,这些苦果最终还得由欧洲自己咽下去。
中东商人试驾中国飞行汽车
中国飞行汽车海外最大订单
飞行汽车预售订单签约仪式
声明: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网络,全部转载,内容未经核实,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