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外界普遍认为日本首相准备在涉台问题上“一条道走到黑”的时候,这位以鹰派著称的政客,却在硬扛了19天后,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。
2025年11月26日下午,面对国会质询,高市早苗一改此前的强硬姿态,就台海问题发表了一系列“降温”言论,核心意思可以总结为三点:
日本对台湾的法律地位“不持立场”,是否构成“存亡危机事态”需要“综合判断”,以及日本“有责任与中国对话,建立良好关系”。
这番表态,与19天前那个在国会宣称“台海有事”可能构成日本“存亡危机事态”的高市早苗,判若两人。
这究竟是真心悔改,还是迫于压力的战术性后退?
一场代价高昂的“政治豪赌”
11月7日,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抛出“存亡危机事态”论,直接踩踏了中国的核心利益红线。
此言一出,中方反应异常迅速且强硬。
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连续多日发出警告,要求日方就其言论做出明确解释,并直言不讳地指出,任何试图在此问题上“蒙混过关”的伎俩都是徒劳的。
起初,高市早苗或许并未将这些警告放在心上。
作为政治遗产的继承者,她一直将对华强硬视为巩固自身政治地位、争取国内右翼支持的重要筹码。
通过渲染外部威胁,为日本的修宪扩军、摆脱“专守防卫”的束缚铺路,是其一贯的政治算盘。
在她看来,这可能又是一次可以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“口头表演”。
然而,她严重低估了这次“表演”的成本。
中方的反制,并没有停留在外交辞令上。
一场由经济领域发起的精准反击,迅速且猛烈地展开了。
作为日本入境消费贡献最大的群体,中国游客的反应立竿见影。
据不完全统计,在高市早苗发表言论后的短短数日内,各大旅游平台出现了大规模的退订潮,单日退订机票数量一度超过50万张。
要知道,在2025年前九个月,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总额高达755亿元人民币,占日本入境消费总额的30%。
专业机构估算,中国游客的锐减,可能让日本全年损失高达2.2万亿日元。
这冰冷的数字背后,是无数空置的酒店客房、门可罗雀的商场和陷入困境的旅游从业者。
寒意迅速从旅游业传导至资本市场。
11月17日,东京股市开盘后,与旅游、消费相关的板块应声领跌。
日本知名化妆品巨头资生堂股价暴跌11.4%,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集团也下滑了6.9%。
三越伊势丹等高端百货公司在短短两周内,股价跌幅普遍在9%至12%之间。
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,它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这场政治风波带来的巨大商业风险。
如果说旅游和消费的打击还只是“皮外伤”,那么接下来对日本支柱产业的冲击,则真正动摇了其经济根基。
11月19日,中方宣布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的进口。
这一措施对日本渔业,特别是北海道地区,是毁灭性的。
钏路港的渔民眼睁睁看着价值不菲的5万斤扇贝订单化为泡影。
要知道,日本超过42%的水产品都依赖中国市场,这条生命线的中断,让无数渔业家庭的生计瞬间陷入停摆。
更深层次的忧虑,则蔓延到了汽车和半导体等日本核心产业。
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,其电池生产所需的稀土高达85%依赖从中国进口;其引以为傲的半导体设备产业,也有近30%的产能需要在中国市场实现。
供应链的稳定,是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命脉。
一旦这根命脉受到干扰,其后果不堪设想。
据估算,仅仅一个季度,日本的经济损失就可能高达1.2万亿日元。
经济上的巨大压力,迅速转化为国内政治上的惊涛骇浪。
在野的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公开炮轰高市早苗,指责她“正在把日本拖入战争的风险当中”。
日本前首相也表态,认为中方对错误言论提出批评是理所当然的。
在高市早苗一条鼓吹扩军的社交媒体贴文下,涌入了超过2.5万条批评评论,“高市下台”的话题一度冲上日本网络热搜。
这场由她亲手点燃的火,最终烧向了自己。
“服软”还是“缓兵之计”?
在经历了长达19天的经济重压和政治围攻后,高市早苗终于撑不住了。
11月25日,日本内阁通过一份答辩书,试图用“不改变日方一贯立场”这种模棱两可的官僚辞令来降温,但被中方一眼看穿,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斥其为“老调重弹”、“远远不够”。
这条路走不通,高市早苗才不得不在第二天亲自出面“改口”。
然而,仔细分析她的新表态,就会发现其中充满了“技术性”的文字游戏。
她将之前的强硬言论解释为“对具体事例的诚实回答”,并用“未来将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”这种模糊的说法,试图将一个确定性的挑衅,降级为一个不确定的可能性。
最关键的是,高市早苗自始至终没有为自己的错误言论道歉,更没有明确收回,也未曾清晰地重申日本政府在《中日联合声明》中承诺的“一个中国”原则。这恰恰是问题的核心。
中方显然看穿了这一点。
就在高市早苗“改口”的当天下午,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提出了两个直击要害的问题:
第一,日方所说的“一贯立场”到底是什么?
第二,日方是否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?
这两个问题,如两把尖刀,精准地刺破了日方试图蒙混过关的“气球”。
中方的态度很明确:我们不听你怎么说,我们看你怎么做,更要看你是否在根本原则问题上站稳立场。
任何口头上的“希望改善关系”,若没有实际行动和原则承诺作为支撑,都只能被视为毫无诚意的缓兵之计。
高市早苗的这次“服软”,本质上不是一次立场的转变,而是一次在巨大现实压力下的“战术止损”。
在今天,任何国家,尤其是像日本这样经济上与中国深度捆绑的国家,试图在触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玩火,都必然会引火烧身。
经济的相互依存,已经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压舱石。
高市早苗的这次“豪赌”及其最终的狼狈收场,为所有试图在此问题上投机的政客上了一堂生动的课:挑战中国的底线,不仅在政治上是危险的,在经济上更是无法承受的。
尽管高市早苗口头“降调”,但其推动扩军的实质性动作并未停止。
自民党已于11月20日启动了“安保三文件”的修订工作,加速部署“战斧”导弹、废除武器出口限制等议程仍在推进。
因此,这次“改口”仅仅是中日关系博弈中的一个插曲,远非终点。
参考资料:
外交部:日方妄想淡化、搪塞、掩盖高市早苗严重错误言论,中方绝不接受
2025-11-27 16:00·大河网
声明: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网络,全部转载,内容未经核实,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